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般若花【重磅·文狐之星】顾晓蕊:身体是精神的庙宇那些被文艺女神眷顾的女子(第九十五期)-文狐网

全部文章 admin 2015-05-05 649 次浏览
【重磅·文狐之星】顾晓蕊:身体是精神的庙宇那些被文艺女神眷顾的女子(第九十五期)-文狐网


作者简介
顾晓蕊
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中考高考热点作家,其作品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奖项。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读者》《特别关注》《格言》等杂志签约作家,文章散见《青年文学》《散文选刊》《延河》《厦门文学》《山东文学》《脊梁》《读者文摘(美国)》《读者》等刊物,曾在十余家期刊开设专栏,百余篇文章收入全国各类丛书,多篇文章选作全国中考或高考语文试卷阅读材料。出版散文集《你比月光更温暖》《点亮自己军门宠婚,你就是一束光》等。
身体是精神的庙宇
1
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会想要去远方。冥冥之中聆听到来自遥远异乡的召唤,仿佛只要踏上那片自由的土地,便意味着迎接你的,是一场放空身心的旅行。
倘若真有这么一处地方,我想那应当是位于彩云之南的丽江,是顾彼得眼中宛若桃花源般美丽而宁静的“被遗忘的王国”。
因而有一天我背起行囊,越过山水重重,抵达茶马古道重镇丽江古城。站在古镇入口处的一对水车旁,聆听着雪泉水叮咚作响的唱和,好似恋人间的呢哝私语,心里顿生穿越时空的恍惚。
踏着五彩石铺就的小路走进古城,傍河而筑,碧水相绕,随处可见小桥流水的景象。走了一段路后,发现游人脚跟脚地挤拥着,两边商铺货物斑斓绚目,流溢着一派盛华热闹,我不禁疑惑起来此的初衷。
我居住的小城,喧哗时常如潮水般涌来将我淹没,只得衔文字筑巢,让灵魂栖居在诗意的枝头。怎奈世人多以名利标尺去度量他人,一位特立独行的写作者,难免会被嘲笑飘忽的眼神剐伤。
来到古城,不为获取什么,只为找回内心的宁静。
迎面走来位清瘦男子,身着宽大的僧袍,许是见我眉心紧拧,面带怨艾,他停步轻笑道:万般放下随缘了。说罢风一样飘然而去。
丽江向来是佛教、道教、东巴教等集聚之地,路遇修行者也寻常。我侧头思忖片刻,不觉微微笑了起来,丽江的美并非停留在喧腾的街市,而在于那些极易忽略的日三眼恐龙虾常。
丽江古城没有围墙,自古以来就是一座自由开放的小镇,城中建筑玲珑精巧,古朴而又不失雅致。
遥望那些长满青苔的瓦当,仿佛缓缓翻开历史的册页,令人生出无限遐想。红漆雕花的大门上,挂着把朴拙的铜锁,每扇门的背后都藏着动人的传说。即便是墙与墙之间也并非缄默无语,它们被百年的月光照拂过,见证了多少人间悲欣离合。
丽江还是一座水城,水是古城的魂魄。西河、东河、中河分散成条条小溪,绕街穿巷,涓涓流淌,如血液,如乳汁,滋养着一代代淳朴的纳西居民。有水的地方,便离不开桥,姿态各异的桥将水巷连在一起,初次来此的人不免如入迷宫。
当地百姓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树、种花,墨竹、藤本月季、七里香、三角梅、海棠……香气淌得满街满巷都是,绊住了游人的脚步。于是,不时看到有人对着一篷篷的繁花,静静吸气,抑或注目微笑单盈盈,一幅痴醉的神情。
然而,对久居于此的当地人来说,路人眼中的旖旎花事,早已如呼吸般自然,成为一种惯常的生活。花儿自开自落,犹如日子来了又去霍氏八极拳。
2
时近黄昏,走在宽宽窄窄的街巷里,常看到闲不住的纳西族老人,或三五聚聊,或煮饭洗衣,或做小生意。檐下的大红灯笼,映着一张张刻满沧桑的脸庞,过往的风掀动他们的衣襟,时光却好像停留住了似的娜绮丽。
走着看着,在卖鸭蛋桥旁遇到位阿婆。她坐在花树下的矮凳上,靓蓝的衣衫,靓蓝的帽子,身披传统的七星披肩。面前摆着个篮筐,卖的是纳西人餐桌上不可缺的咸鸭蛋。
夕阳的光,洒在她身上,晕染出淡淡的光辉。街上的人来来往往,她静静地笑望着,脸上带着慈柔的安详,令我想起过世多年的外婆。
相距一步之外,坐着位长髯飘拂的阿公冯婴翘,身穿斜襟长袍,弹拨着一种叫作苏古笃的古老乐器。他用枯瘦粗糙的手指拂过丝弦,弦音空灵清妙,低婉回荡,正如顾彼得称赞的那样:调子难以想象地甜美,声音像高山流水般从玉片中落下去。
阿公一边弹奏一边微笑,目光起落处,始终缠绕在阿婆身上。那目光里是关切,是疼惜,是懂得,我恍然间明了,这般清婉悠扬的曲子,其实是弹给一个人听的。那个人,才是他一世的秋水长天啊!
或许是这静静的琴声,令他一时思绪翻飞,穿过时光的烟云,遥想起飘摇不定的大半生。
温秀乖巧的纳西女孩,长大后嫁入夫家,依照纳西族的习俗,是要撑起一片天的。她们长年披星戴月,家里家外地奔忙,而男人则是读书品茶,琴棋书画,游走玩乐,过得那叫悠闲安逸。
阿公也必然曾是这样的,而今岁月老去,见识过太多的繁华与苍凉,一颗心终于沉寂下来,念起老妻的千般好。他天性温良内敛,动情的话儿说不出来,只那样羞谨地望向她,眼中漾动水样的柔情。

我心里涌起一阵感动,随手举起相机,想要拍下这一刻的安暖相伴。刚要按动快门,何美璇只见阿公突然走过来,挡在阿婆前面,用略显生硬的普通话说:“不可以拍照!”
意识到自己的唐突,我抱歉地一笑。他的神情缓和下来,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狡黠,“鸭蛋好吃,要不你买几个尝尝?”
我爽快地付钱,买了两个咸鸭蛋,走出好远,仍忍不住回头张望。心想,这日常吃食中,藏着的是浮世的清欢,是光阴腌制下的爱的味道。
走在丽江,到处淌动着迷蒙的芳馨气息郭行行,这是个神秘而浪漫的地方。但不是每段爱情,都会拥有花好月圆的结局。在大研花巷,我见到了他,一位寻爱而来的摄影师。
这位帅气的男孩叫苏小北,来自山东,今年27岁,在丽江呆了近三年。那年他随团来丽江旅游,去了云缠雾绕的玉龙雪山,到了雄奇惊险的虎跳峡。行途中,他的目光被一团明媚点亮。
她是同团的红衣女孩,经过几天接触,两人聊得很投缘。不过多望了几眼,却情根深种,暗恋如藤,在他心里疯长。于是返回后,有一天,他在电话中说:我的梦遗落在丽江,咱们相约一起回去吧!那边回应道:好啊,好啊……
他听后欣喜若狂,当真辞去原本稳定的工作,去了丽江。结果女孩知道后,只说了一句:抱歉,想想觉得太虚无。便从他的世界里消失了。
男孩找到份摄影师的工作,租住在小房子里,闲暇时,泡在古城酒吧。
夜色阑珊下,他没有在酒精的麻醉中沉溺迷失,反而喜欢上有着古风情调的音乐第七龙神,以及灯影流光中的雅致闲适。在这里,还结识了一些吃素食的朋友。他们初看上去粗放不羁,但骨子里散淡、宁静,私下经常雅聚,坐禅,喝茶,听音乐,聊素食。
他说这些朋友中,有很多人跟他一样,因种种原因来到丽江,最终选择留在丽江。谈及往事,他说那是一段刻骨的情感,是窖藏在心底的美好,早已没了怨,一切随缘吧!
他背起相机,走遍古城的每个角落。从照片上可以看出,老街古巷,青砖黛瓦、屋角飞檐、雕花窗楞,甚或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有灵性的。那是千年风月,浸润出的一脉风雅气象。
对来了就不想走的人来说,丽江古城,是他们心中的世外桃源。这里的每一寸景致,需要用心去丈量。经历过曲折,看淡了世事,煎一壶茶,听一听曲,看看窗外的花草,将日子轻轻悠悠地过下去。
3
顺着昼夜奔淌的溪水,走进幽深的青石小巷,兜兜绕绕了几圈,我如坠云雾里妹岛和世,到底还是迷路了。好在无需慌张,因为四方街是古城贸易的中心,也是各条街道的起点与终点。
想当年,晨光穿过薄雾洒下来豪勇七蛟龙,彩石铺就的地面上,响起哒哒的马蹄声。成群结队的马帮穿过条条街市,汇聚到四方街。仿佛顷刻之间,谈笑声、吆喝声、鸟鸣声、马嘶声响成一片,街市顿时喧闹起来。
我猜想那些滇马的马蹄上,可能还留有花香和露水,清透如宝石般的眼睛里,也许流淌着经年的忧伤。
在街头兜售的明信片中,我看到过那样的忧伤,带一点倔强,带一点孤独,暗藏着深邃而透骨的荒凉。概因为它知道每每踏上茶马古道,意味着的是一路的艰难凶险。
一群群有胆有识的马帮汉子,吆赶着其貌不扬的矮脚马,往来于云南与西藏间,山路迢迢,迤逦前行,延承着“茶马互市”的商贸通道。
传说那时马帮首领出门必带三件宝:猴子、镜子和银碗。机灵的猴子是“避马瘟”,还会探路;镜子用作辟邪,或探照险情;银碗是为盛水验毒,以防匪徒在水中下毒。真可谓是险象横生,步步惊心,若稍加疏忽,会落得人财两空。
四方街是茶马古道的中转站,马帮在此停歇调整,补充给养,似锦繁华恍如梦,浑然忘却身是客。尔后再次起程,伴随着悠悠的马铃声,将辛酸苦痛踩进泥土里,一行行倔强的背影,隐匿于苍茫天地间。
或许正因了走马帮的悲壮,使纳西女人深感聚散无常,心中生出缱绻的思念,添了如水的柔情,甘愿让家成为男人休养的港湾,给予他最绵实的安暖。
几百年的光阴逝去,隔着山河岁月,多少前尘往事,湮没在风雨中。而小小的四方街,端坐在时光深处,带着妥贴的人文温度,化作撩动心弦的记忆。
街边闲坐时,旁边有位胖金哥,我向他打听四方街的由来,他热情道来。
布衣出身的朱元璋,参与抗元起义,后元朝灭亡,登上皇帝宝座,取国号“大明”。当时的纳西族首领阿甲阿得,顺势归顺明朝。朱元璋龙颜大悦,赐其汉姓“木”,得名木得,任命他为丽江知府。四方街是木氏老爷为显示“权镇四方”,命人仿“知府大印”修建而成。

街四周是老派的旧式建筑,而今成了餐馆、茶楼、酒肆、银铺等等,大雅与大俗的融合,透出浓厚的市井气息。游人在此歇脚、闲聊,或与纳西男女一起围成圈,唱歌打跳。
稍作小憩后,我穿过四方街,去往被称为丽江文化“大观园”的木府。
徐霞客曾云游至此,在日记中写道:“木氏居此二千载,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由此可以想见,木氏府邸是何等恢弘气派,有着不同寻常的绝美风情。
世间事往往很难尽如人愿,总会留有遗憾,待赶到木府时已关门谢客。我只得站在“天雨流芳”的牌坊前,遥想雄霸滇西北数百年的木氏家族兰西小屋,经历过怎样的风云变幻,上演过多少活色生香的大戏。
“天雨流芳”四个秀逸的字,引得游人仰望止步,这是纳西语的音译音乐猎手,意思是“去读书吧”。世人皆知,读书使人明慧识礼阿城一中。一卷在手,静思独悟,任思绪驰骋于书中天地段仲仪,便可坐拥“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自在。
听说在东巴祭祀仪式中,除了烧香祈福,另外,学习东巴文化时写字的废纸,不得随意丢弃,必须在香炉中焚烧。纳西族世代崇尚诗书礼乐,男人们以读书为享乐,这才有了古老厚重的东巴文化,有了享誉中外的纳西古乐。
4
折身往回走,暮色已浓,满街的红灯笼亮起来,先是勾勒出一幅幅光影画卷,渐渐汇成片片璀璨灯海。这时不妨让脚步慢下来,细细品味东巴文化的无限魅惑。
在丽江古城,东巴文化确如潺潺清泉水,已渗入到纳西人的生活中。雕刻、壁画、音乐、经文、碑记等等,都留有东巴文的印记。
站在一面猜字壁前,我也要猜上一猜张闾瑛。古典蛾眉下一双俏眼是“目”,“茶”是杯中一叶嫩芽,“月”似弯弯的小船……但大多数图形如迷一般是猜不出的,难怪被称为“象形文字中的活化石”。
四下顾盼间,目光扫过那些个门楣字匾,发现很多店名起得雅趣,有的还是汉文、英文与东巴文对照,回味之余不觉失笑。
譬如“一心一菩提”,带着芬芳的禅意,住进这家客栈想必是安闲适意的。再如“舍得居”, 有舍才会有得,是家专营蜜蜡、琉璃、玉石等的小店。还有“联邦调茶局”,不过是个花茶店,好大的口气,透出几许幽默和自信。
我穿行在暖意融融的夜色里,趟过熏然的花香,就这样左绕右拐,不知觉间,又回到古城入口处。
城门附近有一处观景的绝佳处,那就是狮子山北端的嵌雪楼。单听这名字便是极灵秀的,有种不染世事的清澈,据说是著名诗僧妙明法师所建,已静静矗立两百余年河北校讯通。
历代文人喜欢在此雅集,他们成立诗社,煮酒饮茶,吟诗作画,看梅花落了一地。昔日墨香飘远的清幽之所,而今成了一家豪华酒店。
想走进院内,拍摄几张古城夜景,又恐受到冷拒。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试试。登到山顶迈进门去,委婉地讲明来意,般若花有位似是领班的男子走过来,领着我穿过长廊,到一处露台。他轻轻一指,笑吟吟地说:“喏,这是观景台。”
莞然一笑,我感激地连声道谢。其实,在很多时候,阻隔我们脚步的,不是山水,而是心障。世间的事,往往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复杂。
站在这儿往下看,古城夜色可尽收眼底。一弯明月的照耀下,青瓦白墙的建筑,曲曲绕绕的街巷,潺潺流动的溪水,豁然开朗的四方街,如临眼前,步步皆景典菲菲,好一幅美如画的风景长卷。
丽江古城,已历经八百余年光阴,然而于时间的长河中,不过如翻腾的浪花,倏然而过。
人生聚聚散散,无数过往消逝在烟尘中。马啼声声已远去,成为挂在树梢的传说。就连权倾一方的木老爷,也被掩埋于黄土下。惟有古老的文化,连同那些古建筑,被一代代传承保存下来,留与后世。
我欣喜地拍照,而后返回,绕到庭院内,一股浓香扑面而来。循香望去,一株桂花树默立墙角。花开如米小,簇簇拥拥挤满枝,弥散出浓郁的幽香。难怪宋代词人向子諲赞其“人间尘外,一种寒香蕊。疑是月娥天上醉,戏把黄云挼碎。”
我深嗅着花香,走近细看,发现枝干虬曲,树皮干裂,且有多处结疤。我用手寸寸抚过,觉得原本难看的树疤,自有一种非凡之美,是自然的杰作。
看嗬,那些色灿如金、美如云霞的桂花,即是树之气韵,树之精魂。
这般一想,忽觉桂蕊的香气,如一道闪电划入我的心底,顿时身心通透,清净自在。
身体,乃是精神的庙宇。我们一次次出发,在山水间寻求安宁,却原来真正的清宁恬静,来自宽敞的心房。有了宁静的心灵,你才有可能活得单纯与自然,于烟火凡尘中,守一份简素从容,沉蕴出生命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