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蚊香的危害【醴陵历代名人录】爱国名将李明灏-醴陵党办

全部文章 admin 2017-03-08 996 次浏览
【醴陵历代名人录】爱国名将李明灏-醴陵党办
点击上方“醴陵党办”可订阅哦!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地让社会各界加深对醴陵历代名人的掌握与了解,“醴陵党办”特专门开辟专栏,每期刊发一人,本期我们要为大家讲述的是爱国名将李明灏的故事,欢迎品读。
序言
醴陵为荆楚古邑,东汉置县,在这块历史厚重、人文荟萃、产业发达、区位优越的热土上,孕育了一大批名人志士和革命先驱,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医药、外交等各个领域。仅国共两党将军就有295名,其中有共产党将军45名,国民党将军250名。李立三、左权、耿飚、蔡升熙、宋时轮、程潜、陈明仁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开创了“中国近代半湖南,湖南近代半醴陵”的革命历史奇观。这些人和事,既是醴陵引以为豪的宝贵财富,又成为我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醴陵历代名人录》丛书史料翔实,记述清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资料性。它是在广泛征集和阅读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几经修改精心编写而成的。作者们热情洋溢地颂扬了历代名人的丰功业绩、光辉思想和优良传统,读后令人抚卷深思,催人奋进。可以说该丛书不失为一套了解和研究醴陵文化、进行历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它对我们更深刻、更全面认识醴陵、宣传醴陵、热爱醴陵是大有裨益的。我们期待它们像一颗颗种子,在醴陵人民的心田生根发芽,开出爱国、爱乡之花,结出奋进腾飞之果。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深信,大美醴陵今后将有更多的英才涌现,他们将带着醴陵人仰望星空的天下情怀,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在凝心共筑中国梦的大潮中大显身手,大展才干,彪炳史册。是为序。
李明灏(1897—1980)将军是湖湘文化培育出来的一位人杰,他的骨子里浸透了湖南人那忧国忧民敢为先的特质精髓。他是国民党阵营里的另类,他是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挚友。他是不惧生死的斗士,他是廉洁奉公的楷模。他是忠心报国的赤子,他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子孙。
抗日培英输骨干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成以“兵谏”的形式,迫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华民族结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对于同情共产党、痛恨日本入侵的李明灏来说,似乎又看到了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曙光。他希望用自己所学专长去培养大批军队骨干,用民族的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成了当时最为激动人心的口号。李明灏虽然已步入中年,但仍然热血沸腾韦德伍斯,希望把自己的满腔热血汇入中华民族的抗日洪流。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中将主任李明灏
8月,李明灏从成都奉调至华中武汉,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中将主任。随着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场上的失利,武汉形势变得十分紧迫严重。为确保办学安全,这年11月,武汉分校迁到了湖南邵阳。战时办学,要不停的迁校,可想而知李明灏的压力有多大,工作难度有多高。武汉分校迁到邵阳没有半年又面临着人多粮缺房子紧的大问题。1938年6月间,学校再次迁至武冈。这时,军校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又称“武冈分校”。
武冈地处湘西南,素有黔巫要地之称。资江贯境而过,雪峰山、南岭等著名山脉将其拥入怀中,中部是一个较为宽广的盆地平原,就象一个巨大的马蹄向北敞开一个豁口。尤其是位于武冈城东的法相岩,是喀斯特地貌造就的一个溶洞群,占地近13公项,有大大小小的十多个岩洞,这些岩洞先后作过二分校及洞庭中学的校舍。同时当地还有很多宏大的祠堂庙宇,既可作教室也可当宿舍,还有饭厅厨房一应俱全,祠堂前的空地又成了较好的军用操场。每个祠堂就是军校一个大队因陋就简的理想驻地。土地肥沃宽广,物产丰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成为战时武冈屏障一块得天独厚的平安福地。李明灏选择此处办学称得上是一大智举。
凭借这造物主恩赐的福地,二分校先后在此招收了第十四至十九共六期十个总队学生,培养了23502名初中级军官。在李明灏麾下当时集结有少将教官16名,上校27名,中校8名。设有军官、校官、技术、战术训练班及训练总队。二分校根据不同的训练对象,开设众多不同的训练课程,但公共科目和骨干课程基本相同。军事科目有射击、投掷、劈杀、测绘、战术研究等,而军政教育则以三民主义研究为主。校规校纪十分严格,一旦触犯,轻则批评禁闭,重则打板子予以重体罚。三板子下去就能使受罚者皮开肉绽,不过还不至伤筋动骨,调治个三五天也可痊愈。
体罚只是教育手段之一,更多的还是从思想上激发学员爱国杀敌的激情,以此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苦练杀敌本领的驱动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军校军政教育的主题,在李明灏的主持下,二分校修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中山纪念堂(现在成为武冈一个重要的历史文物)。另外校园中的烈士纪念碑、抗日阵亡的烈士墓地,也是军校开辟的教育园地。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旧址——武冈分校中山堂
政治教育是先导,但要在战场上与日寇真刀真枪的厮杀,没有过硬的杀敌本领就只能当“送死鬼”。因此,李明灏便把培养学员具有过硬的杀敌本领作为办学的重中之重。学员进校除了一身军装,就是一个光头,一双草鞋,一根皮带,一个背包。这几乎是军校的统一装束,李明灏就是这样的打扮石评大财经。尤其这个背包更有讲究,别以为包里装的是什么贵重物品,而是裹着一个二十多公斤重的砖头,跑步行军都要背上这个大背包。这个背包的重量还会随着训练的深入逐步加重,直至加到46公斤为止,据说这是战时每个战士的标配。枪支、弹药、铁锹、粮食、饮水、被服等加起来就是这个重量,不但要背得动,还要能负此重急行军赶个几十公里。
搞测绘也是军人尤其是指挥员必备的技能,手握一根标杆,横竖摆弄几下就能测出个较为精确的海拔高度与等高高度等数据,从而绘制出一幅可用的军用地图来辅助指挥作战。劈剌、射击、投掷等军事素质的提高,更是每个从军者的看家本领。李明灏在日本留学期间,学的主要是射击与枪械,早就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百步穿杨功夫。待到办军校时,他以卓越的示范赢得广大学员的叹服与崇拜,还把自已对此的感悟心得写成了教材。为了强健学员的体魄,军校令学员在如火烧身的盛夏去曝晒以抗酷暑;冬天则打了赤膊卧冰爬雪以胜严寒;雨天则让学员穿了衣服淋暴雨,浑身湿透不换衣以适应战争环境;漆黑静夜则让单兵到坟山墓地去站岗放哨练胆量。在这样的强将名师的教导强训下,能有几个不是精兵悍将?因此武冈军校的学生还未毕业,就会早早收到各军、师的“订单”要求分配“产品”。
▲抗日战争时期,李明灏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二分校中将主任
李明灏作为军事教育家,教育成果是极其丰硕的。二分校在十七期同时招收了四个总队,为各分校的容量之冠;在当年全国军校校阅时,学术科受测成绩及生活纪律均列优等。武冈军校教育虽为速成,但学校的办学功能已发挥到极致,对提高当时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是长沙保卫战、远征军征缅甸及后来的湘西保卫战,这些学员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残酷的战争中一批战士倒下,就要有源源不断的铁血男儿去补充,以铸就永不豁口的血肉长城。也许这些学员今天从武冈军校走出,用不多久便带上一个排一个连冲进你死我活的战火中;也许就把一腔热血,洒在了养育他的这片热土上,再也没有站起来……
这也是武冈军校立下的至伟功勋!
二分校办得风风火火时,不仅家属众多,还有不少战争难民也避乱到了武冈,他们的子弟上学问题就成了武冈分校的最高长官李明灏要解决的大事。1938年秋,为解上学难题,李明灏在武冈创办私立和平小学并亲任董事长。1939年秋,李明灏出面招贤纳士,创办武冈私立洞庭中学。此举不仅解决了二分校子弟上学问题,黄杏初更为当地与邻县求学子弟带来了福音。
洞庭中学创办之初,李明灏就为该校确立了“抗日救国、培育英才”的办学宗旨,并亲自题写了“恭信勤朴”的校训。在他的主导下,武冈洞庭中学成了战时湖南教育的一面旗帜。在该校任教的老师,不仅有鸿儒饱学之士,更有思想进步、敢于担当的有识之才;学校教育不仅注重智育考分,更加注重德育与体育的全面发展。
除“恭信勤朴”是洞庭学子在德育方面内在的修养要求与外在表现外末日哲学家,学校还采用多种形式来启迪学生的思想,开拓胸心,放大眼光,陶冶情操。洞庭中学形成了敦品励学、助人律己、志在报国的良好校风和学风。
更难能可贵的是,当时一些只有边区流行的进步歌曲,譬如《延安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等都能在洞庭中学响起。一些“禁书”以及进步报刊,也能在阅览室图书室出现,二分校校报《战斗日报》成了学生热捧的读物。这种氛围,无疑对洞庭学子的进步成长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洞庭中学非常注重学生劳动观念与技能的培育。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不仅完善了部分教学场地与设施,还开荒种菜、养猪、放鱼、喂鸡,不但使师生的伙食得到了改善提高,而且让学生体味到了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那种甘美幸福。校园里的桃子、橙子熟了,没有谁会去私自采摘,一定待到端午、中秋时节,学校集体采摘后举办节日联欢,师生共享美食。甘甜的滋味,融和的气氛,是一种何等境界。
洞庭中学的成绩考核与新生录取都有严格的规矩,谁也不可越雷池一步。考试不及格一定要补考,补考再不及格就要留级,直至辞退。招生成绩达不到标准,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富绅士豪,都一律免谈,即使是董事长的子女,也从无例外。正是因为这些严格的规矩,使得洞庭中学的声誉在湖南教育界迅速鹊起。1942年夏季第一届初中毕业班(初中一、二班)和1944年夏季高中第一届毕业班(高一班)的毕业生,两次湖南省会考,所有毕业生成绩优异,总成绩均列全省第一名,荣获省教育厅的嘉奖。这对于处在战火连天的洞庭中学来说,是何等的不易,它是一朵当之无愧的教育界奇葩。
1943年3月,李明灏奉命离开他无比眷恋着的二分校与洞庭中学,赴重庆出任国民党九十七军军长。但他仍兼任着洞庭中学的董事长,不仅要为洞庭中学的发展大计把舵,更难的是还要看人脸色去募捐、筹措教育经费。当时募捐非常艰难,摘录一段李明灏致时任洞庭中学校长殷德饶先生的信可见一斑:
“……四,人事之困难无非待遇之高低。弟实早已运筹捐款事宜,苟出头而不得一相当结果,真是笑话;又加以去年湘灾,在渝募捐至本年三月始停,而卫戌总司令刘经公所办之捍卫中学与小学又正在募捐,且列弟为董事之一,此所以畏首畏尾不敢轻举,但目下正准备开始半世清情,如无阻碍,我有百万希望。天地间最苦事莫如募捐,弟自愿退居董事而不愿长。董事者实以难,但弟本年必筹得百万而后止,此点请兄等放心,因现在正与社会部接洽,得其许可后即已成功,故请兄于下期运用可斟酌稍增,而数学一课可得定一价格以挽救之。至今期仅由董事会弥补谷百数十石,可算便宜万分。天地间走正路者必苦,走邪路者是优。请看看部队‘吃缺’与不‘吃缺’,其苦乐相隔天壤,远较学校为甚。弟勉充一军之长,每月收入仅三四千元,而团长‘吃缺’者每月可得数十万元。国家到了今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文天祥、史可法也是人,我实难于作鬼!……”
战时学校运作之艰难,李明灏对学校念兹在兹之情切,免为其难之筹措,对社会腐败之痛惜……全都跃然于笔底。
洞庭中学有这样一位董事长及其凝聚起来的一批敬业博学的老师,是抗战时期湘西南众多学子的幸运。李明灏不仅从办学宗旨上关心每一个学子的成长,还对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予以特殊的关照。从众多学子的回忆文章里,我们就能体察到这一点,后来成长为东北大学教授的王廷溥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李明灏被撤职赋闲,家庭生活还得靠故人接济时,他还亲赴长沙(此时王廷溥已读大学)给王廷溥送去了一笔“奖学金”。李明灏的这种情怀,不仅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储备了一批人才,更为武冈文化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现在的武冈对这位醴陵籍的先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对其所留下的历史文物遗迹,也给予了最好的保护。相信李明灏在武冈办的这些好事,将与武冈的历史同在。
李明灏离开武冈赴重庆出任九十七军军长,并兼任重庆警备区司令时,暗中保护八路军设在重庆曾家岩的办事处,也成了这个司令自觉扛起的一个职责。军统特务要搞事,由于有了李司令这把“保护伞”总是难以下手,李明灏因此遭到陷害被撤职,不得不在重庆郊外做寓公,靠故旧与学生接济才熬过来。
1946年7月,李明灏到江西九江任中央训练团庐山训练分团主任,两个月后分团奉命解散,再次被解职赋闲。
1948年庶女难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但鹿死谁手还很难说。李明灏在这历史端口,只身去了东北战场。他在其学生陈明仁处安顿下来后,游历了四平、长春等地,希望找到一个可靠的共产党人把他介绍到解放区去,但未能如愿,只好再回到江西九江。
是年7月,李明灏写信至南京公开正式宣布脱离国民党阵营清博舆情,蒋介石愤然批示:“永不录用!”
从此,国民党少了一个“异类”,共产党多了一位民主斗士!

湖南起义立奇功
江南的七月,盛夏如火。人民解放战争的烈火也无比炽热,它要把旧世界烧个尽烬。虽然“三大战役”才拉开序幕,但力量对比已呈明显的此消彼长之势。李明灏从中看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心伟力,看到了历史洪流不可逆阻的必然趋势。在辞呈递上之时,他感到了脱离一个反动阵营的轻松,更感到了人生政治新生的兴奋与蓬勃。
1948年7月,李明灏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奔赴解放区,投奔共产党之路。虽然他知道此去可能还有烈火锻烤之险,但已置之度外。他由九江经汉口、长沙、广州,到达香港。首先找到翦伯赞、黎澍等共产党人,然后由他们介绍与共产党在香港的负责人见面,再由连贯介绍进入解放区。连贯对李明灏的到来非常重视,随即用电报与中央高层取得联系。8月间,周恩来三次复电指示连贯,令他设法安排李明灏进入华北解放区,组织上将安排人到北平接待。在连贯的安排下海卓apn,李明灏与姓周的先生一起离港北上。到达南昌后二人暂时分手,李明灏回了一趟他暂居南昌的家,周先生则回了他在浙江的家,相约到上海再聚首同赴解放区。李明灏回家除了稍作家庭安顿外就作好去解放区的准备,他留了一口胡须,蓄了一头长发,备下一套粗布长衫,穿戴起来就是一个毫不引人注意的普通老头。同时他还给南京一位叫常忠福的老熟人写了一封信,约他一同去解放区寻找新的出路。9月间,一个同奔解放区的小团体在沪集结完毕,除了李明灏与常忠福,周先生还叫上了他弟弟。四人搭上了去天津的海轮,顺利从天津港登陆再转至北平,此时已是1948年11月间。
事也凑巧,李明灏一行没费多少周折便遇到了一位在北平工作的地下党李同志,他接组织指令是要负责护送张克侠、何基沣(两人后来在淮海战役前线率部起义)家属去解放区,李明灏一行便上了顺风车(周恩来派来的接洽者两天后才到北平),为免夜长梦多,没敢久留便随人经天津、陈官渡、闸口、泊镇、涿县到达石家庄。李明灏即被安排进入石家庄华北军政大学学习。不久,李明灏接到周恩来要他速赴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的邀请,周恩来还特意安排了童陆生来接待他。童陆生接令时只说是去接待一位民主人士,二人相见时分外惊喜。原来童陆生是李明灏在广州湘军讲武堂时的旧识(童时任湘军团参谋,其父则是湘军讲武堂的主任教官),童陆生此时任中央军委第四局局长,负责部队教育工作。此刻见到的李明灏是身着长衫,地道的百姓打扮。当年的李明灏在童陆生心目中的印象是英姿飒爽、学识渊博、为人正派、作风朴素、德高望重。自从国共两党分裂,两人天各一方,20多年后再相逢,恍若隔世。童陆生热情地握住李明灏的手说:“想不到这位民主人士竟会是我的老上司啊!”李明灏也想不到会在革命阵营里见到故旧,顿时喜出望外,笑着对童陆生说:“你原来还活着啊,我以为你早就牺牲啦!”
童陆生将李明灏安顿好后便去周恩来处复命。很快g7050,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高层领导都来李明灏住处接见他,赞扬他多年冒着生命危险为党为人民作过的卓越贡献。周恩来百忙之中还设宴请李明灏吃饭;曾经与李明灏有过交往的一批中央高层领导闻信,也都赶来看望他;聂荣臻、叶剑英这些中共元老更显热情;彭德怀来看望时,不仅亲热地尊称老师,还把自己身上皮大衣披在了老师身上。
李明灏在此期间的两次西柏坡之行都受到极高的礼遇。
1948年底罗惠美,“三大战役”基本结束,国民党政权已是风雨飘摇、日薄西山。1949年元月,李明灏奉命参加和平解放北平的工作,解放军威武雄壮地跨进北平城的入城号角,不仅标志着“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即将开始。蒋介石又祭起了和谈大旗,企图用和谈伎俩苟延残喘或划江而治。2月间,李明灏受叶剑英派遣,与国民党和谈代表团在六国饭店具体做张治中等人的说服引导工作。假和谈的面具在共产党主张要惩治战犯的条款面前彻底撕破了。蒋介石虽然名义上再次下野,但一见此条款又暴跳如雷,决心作垂死挣扎,因而李明灏后来也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和谈破裂后,李明灏出任华北军政大学第三总队队长,具体负责改造东北、天津解放以及北平和平解放的国民党将校级军官4000多人。李明灏现身说法,劝说他们放弃反人民、反革命的立场,投进人民革命的怀抱,这样才会有光明的前途,否则只能带着自己的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
1949年 2月18日,解放军百万雄狮即将飞渡长江前夕,蒋介石命令陈明仁率部开赴长沙,并且给他调遣了大批军队,命他死守长沙。一切安排妥当后,蒋介石觉得胸有成竹了,他认为他的爱将陈明仁一定会拼尽全力阻击南下的人民解放军。
6月,程潜托人向毛泽东送达了希望和平解放湖南的备忘录,毛泽东起草了《赞同程潜和平起义方针和部署》的密信,让李明灏送给了程潜。但是蒋介石早有察觉,先下手剥夺了程潜的兵权,而且还派人严密监视程潜。因此,湖南和平起义的大计能否实现,就看能不能争取陈明仁了。
渡江战役打响以后婪组词,蒋介石加紧了对程潜的控制和对陈明仁的督促。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毛泽东也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做陈明仁的工作。思来想去,只有李明灏可以胜任。因为李明灏是陈明仁的老师,私交很好,经过无数次的考验,李明灏早已是共产党忠实的朋友了。
李明灏再次挑起了重担。当时长沙城内情况十分复杂,但是李明灏毫不畏惧,孤身一人前去劝说陈明仁。起初,陈明仁非常傲慢,对李明灏的态度非常冷漠。李明灏也不计较,一心想着自己身上的担子。在与陈明仁艰难的谈判期间,李明灏还差点被白崇禧派来的刺客伤了性命。经过李明灏的耐心说服,陈明仁终于被打动了,表示愿意参加通电起义。李明灏高兴地握着他的双手,预祝他走向光明,并且关切地提醒他说:“要想顺利,必须先要掩人耳目。你的处境也非常艰难,千万要时时谨慎处事。”
“请老师放心吧。”陈明仁激动地说。
但是后来,陈明仁情绪上出现了一些反复。李明灏只好又独闯虎穴,再次说服了陈明仁。第二天两人一同来到了和谈代表的驻地,陈明仁郑重地向共产党递交了完全赞同“和平起义方针和部署”行动的起义协议书。
8月4日,程潜与陈明仁率各军师长官等高级将领发出通电,宣布在长沙举行起义,绝对拥护和平,参加解放大业,并倡议把湖南的和平迅速推向尚未解放的西南、西北各省,尽快实现全国解放与和平过期的情书,建立统一、民主、富强、康乐的新中国。
湖南和平解决,数十万三湘儿女,衷心感谢程潜、陈明仁的深明大义,衷心感谢李明灏为此作出的巨大贡献。

▲1949年底,李明灏(左)与在湖南和平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司令的陈明仁将军合影
两袖清风念统一
1950年初,王首道希望留下李明灏出任湖南副省长,李明灏考虑到湖南是其家乡,亲戚朋友多,关系很复杂,不利于廉政,便向王首道说明原因后执意离开了湖南。4月,李明灏接到了任命通知着魔吴沉水,出任中南民政部部长,但他只肯受任副部长。1953年5月,中南民政部撤销,他改任中南政法委员会副主任。
1954年至1966年,李明灏出任湖北省副省长,先后分管政法、交通、民政、农业等工作。一位副省长,虽说不上是多么位高权重的特别要员,但找他的亲朋好友还是不少,李明灏是绝不开这个“后门”的。有位至亲在50年代初求李明灏找个工作,他满口答应说:“好!那我介绍你去修洞庭湖吧(那时湖南正在修洞庭湖)。”至亲知道这是李明灏的托辞,再不好说什么。但李明灏非常乐意给子侄们读书提供帮助,只要是愿意读书的,他都会供学费,甚至管吃喝。
▲1965年春,李明灏在武汉长江大桥与夫人、女儿、外孙合影
这就是李明灏,这也是他的为官风格。让我们来听听李明灏在国民党做官时的故事吧。
1936年6月,李明灏任南京中央军校教育处长,上任一个月后办公室科员给他送来一月工资和当月办公经费结余1000元。他说:“我只要工资,办公经费结余就留在办公室用吧。”办事科员感到吃惊,说以往的处长都是这么收的。李明灏笑笑说:“那我也只能收我的工资。”到了8月,军校举行阅兵运动会,他问办事科员开一个这样的运动会需要多少钱,科员说往年的预算都是10万元。他问办些什么?科员回答说:“招待全校的教职员工及家属,凡进入会场者见人发一包糖果,吃一顿饭。”李明灏说今年我来办。开会的规模规格一如往年,发糖果吃午餐照样,可是最后结算只花了5万元。此虽没有人明说以往存在贪污舞弊,却也明摆着是用事实在戳穿,于是某领导借故出去疗养了一段时间。
从前文李明灏回洞庭中学校长的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为官之道:他身为一个中将军长宋濂借书,还兼“陪都”重庆的警备司令,其俸禄也就是每月三四千之多,而一个“吃缺”的团长却挣数十万元,他的工资只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一旦去职,就要靠别人接济才能维持生存。身为高官的他,不仅没有在老家置办过一分田地,更未在某城某地建、买过一处私产。在武冈任职时建过几间住房,但一离开便又捐给了洞庭中学。在老家建有一处房产,后来也捐给了村上做办学场所,后来又拆除建了一所明灏希望小学。李明灏不置产业,首先是由他的财富观所决定的。他常对其儿女子侄说:“只要你们想读书,无论是读大学还是研究生,我都会尽力供养苏小小是谁,能学好本事为国家建设出力是最大的好事,我都支持。但是我绝对不会留什么财产给你们。”二是像他这样从不贪污受贿的官员,确也没有多少余资来置什么产业,在国民党官场上他就是少有的“另类”,因而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压。
新中国成立后,李明灏当了副省级官员,更是自觉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在自己的工作中。组织上给他配有专车,但是家人孩子从未享受过任何特权方便,除非他所住大院的老人、妇女、孩子得了重病急需送医,李明灏才会吩咐秘书赶快开车送人,否则任何人也别想沾这个光。至亲之人到他家中拜访作客,他宁可自己步行送客到公交站,也不会动用公家汽车。组织上考虑他是高级别的民主人士,加上家中的儿女不少,给他安排了一栋双层的大住房,李明灏却认为住房太大超标,只住了底层,第二层从未使用,但每月房租他却按分配面积交纳。组织上没辙了,后来只好安排他人入住。李明灏不仅为官廉洁,还一直保持着勤劳俭朴的本色。他在家的住地开垦了一块荒地,种上四时鲜蔬,挖土、挑粪、浇水、除草等工作,都亲力亲为。这不仅保证了自家做菜之需,有时还能调剂邻里之需。他的女儿生病医治花费较大,他便戒烟缩减开支来调节,从不向组织上伸手。在他的影响下,夫人匡学媛持家也极为勤俭本分。旧时的官太太都会抽烟、打牌、跳舞摆阔,这些“夫人作派”她一样也没沾上。不仅如此,她还买了一台缝纫机,把全家的服装花费省了一大截,有时甚至无偿给邻里做服装。李明灏在武汉定居下来后,她曾几年带缝纫机到服装厂做义务工。
▲1953年李明灏与夫人匡学媛女士纪念结婚40周年合影
李明灏分管农业,经常到基层调研,但从不准地方政府作特殊招待,甚至还不让地方政府领导陪同,有时还不带秘书和司机。1963年夏天,66岁高龄的李明灏乘坐公共汽车到宜昌、恩施地区连续跑了11个县,发现粮食增产不增收问题,回来后就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杜绝浪费现象,丰收不忘防灾,不忘备战”的意见。1978年9月,李明灏已是寿至耄耆,他又乘公共汽车,不通知县政府接待,到红安、新洲、浠水县了解农业情况,每到一地都要跑几个生产队。返回后又向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农业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化”等意见细胞博士,并报送了《积极扶持老苏区农业发展的报告》。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他又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了解他们的生产收成情况。他对区政府的同志说:“责任制后,我担心的是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从现在起,你们区政府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如果农民种地亏了本,划不来,就会出现弃农经商现象。田地没人种,我国农业就莫想搞好。”
1980年1月,李明灏被确诊患有肺癌。蚊香的危害有次在去肿瘤医院的途中,看到一个建设工地,他让司机停车,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土地是国民生活的基本条件,要十分珍惜,这片厂房不该建在大片农田上。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随行人员劝他说:“你年事已高,身体有病,就少管些事吧。”他听后非常生气:“那怎么叫向人民负责?”
李明灏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在他身后不久,湖北的一个乡长,向国务院总理提出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三农问题”,振聋发聩,令高层警醒。至此,“三农问题”才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
也正是本着这样一种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李明灏对分管的工作非常认真。1962年,他担任汉丹铁路工程指挥长,对长江埠铁路工程质量很有意见,要求推倒重来。意见遭到否定,他愤然说道:“我要到铁道部滕部长处告状!”临近通车,他要求自己先上火车试试,有人劝他不要冒险。“我是指挥长,我不冒险谁冒险!”李明灏不听劝阻上了车。结果桥塌车毁,他也罹伤住院。有人说他是用生命在向人民负责。
“文革”开始之初,由于他是民主人士,所受冲击不大,但后来林彪的亲信刘丰还是没有放过他,把他软禁了一年多,要他交代谁是特务。李明灏说:“我不是特务我怎么知道谁是特务!”令他交代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彭德怀等的“反革命”事实,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只知道这些领导同志的革命事实,不知道什么反革命言行!”批判他对毛主席没有感情,在历数承蒙党和毛主席的恩德才有今天的政治新生后,李明灏深情地说道:“在座的哪一位像我一样身受毛主席的恩德?所以说我对毛主席没有感情,杀了我的头我也不接受!”他以手作刀一挥,令全场哑然。
“砍头也不作违心事”,这就是李明灏的铮铮铁骨。正是这副铁骨使他冒着千难万险与共产党一路风雨同舟。
1978年,李明灏任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从任副省长到任省政协副主席这二十多年间,他还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预决算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政协的主要工作就是建立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而贡献力量。李明灏的晚年虽身患重病,仍在不遗余力地工作着。这里摘录一段李明灏于1979年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发言,来看看这位为此信念奋斗了一生的民主战士的心迹吧:
我深深感到海内外的中国人,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接受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的“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来对待统一问题。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近百年来,许多革命志士致力于振兴民族,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经过不断的失败,迄至孙中山先生倡导国共两党合作,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础上,建立了民主统一战线,仅在两三年内就创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辉煌胜利。不幸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导致了大革命失败,且形成了十年的分裂和内战,使日本帝国主义乘机而入。1937年国共两党停止了内战,又重新合作,结成了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方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这一段历史,我们许多人是亲身经历的,证明国共两党合作对于我们国家民族胜败存亡是至关重要的,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今天我们中华民族面临一个新的更加艰巨的历史任务,就是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这个任务是得到了海内外各民族各阶层同胞广泛称赞和支持的,也只有我们海内外同胞解放思想,抛弃成见,开动机器,献计献策,实事求是,尊重现实,团结一致向前看,共同努力才能更好更快实现。我们深信,在台湾的国民党军政人员一定能消除顾虑,为国家和民族的团结、统一、和平和强盛,为中华民族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作出宝贵的贡献。在台湾的广大科学技术专家、工商业者、工人农民同胞一定愿意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到这一伟大神圣的历史任务中来。让我们在这次大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更广泛地发展统一战线创造有利条件,使国共能再次合作,使我们和台湾的老朋友能够相聚一堂,共商国是。
殷殷之心,历史可鉴;切切之情,民众同钦。
1980年8月25日,李明灏因患癌症在武汉逝世,享年83岁。遵照他的遗愿,丧事办得十分简朴。
8月30日上午,哀乐在武汉红楼大厅低迴,中共湖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举行“李明灏先生追悼会”,各界人士为其肃立、默哀、鞠躬,缅怀他的功德,追思他的风范。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理想;学习他生活朴素、联系群众、广交诤友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奋斗的不懈决心。
唁电传遍荆楚大地,风节深深镌刻民心。
▲1997年11月12日,在北京举行的李明灏将军百年诞辰座谈会,老将军萧克(右三)在座谈会上讲话。右四为张震,左五为布赫,右二为杨汝岱
稿件来源:中共醴陵市委宣传部
作者:黄绍纯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醴陵党办”

您的点赞和转发,是对“醴陵党办”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