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邯郸中考分数线【运河文化】聊城六千年的文化渊源-聊城市导游协会

全部文章 admin 2016-11-03 600 次浏览
【运河文化】聊城六千年的文化渊源-聊城市导游协会

聊城,一座具有6000年历史的古城,大运河悠悠流过。这里临清市的运河钞关曾经征收了全国八分之一商船税收,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这里阳谷县的景阳冈流传着妇孺皆知的“武松打虎”的传说;这里东阿县的鱼山曾是七步成诗的曹植最后埋葬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里被大运河浸染的名塔、名楼、名阁。
聊城铁塔

介绍:在聊城流传着一首家喻户晓的民谣:“东昌府,有三宝,铁塔陈芳辉,古楼和玉皋。”被人们誉为三宝之一的铁塔,位于聊城东关运河西岸、原护国隆兴寺东南角,铁塔本身没有铭记,地方文献中亦无记载,从塔的形制与浮雕风格上分析比较,初建年代在北宋早期,是本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铁塔为八角形楼阁式佛塔,现为12层,塔高15.8米,由塔身、塔座两部分组成。塔座为石砌正方形上下叠涩不对称式须弥座,高2.90米,底边长3.17米星誉花园,占地10.50平方米。塔身用 生铁仿木构分层铸造新天龙慕容复,逐层迭装而成。铁壳中空服部直臣,厚6-10厘米不等。楼身共12层,倚柱、斗拱与一层相同。各层都有腰檐平座利云卡盟,平座均为四铺作单抄计心造,周绕栏杆水贴软化剂。腰檐仿木檐铸造有檩枋、檐椽、飞椽、瓦垄及斜脊等。塔身逐层收分,塔顶置仰莲葫芦宝瓶式塔刹。聊城铁塔,目前已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铁石建筑,不论在建筑风格,还是在石雕艺术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光岳楼

介绍:聊城明清时称东昌府,市区的6.3平方公里的东昌湖把东昌运河古城围在中间,古城上的光岳楼是聊城的象征,也是运河上南来北往船只参照的地标,只要看见光岳楼,就知道到了聊城。四层高的光岳楼高和四边长都是33米,即古代的九丈九尺,古代九为阳数之极,寓意其不可超越。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经运河路过聊城时要登楼抒怀。康熙皇帝曾四次登楼,邯郸中考分数线留下《神光钟暎》匾额,意为东岳之神光与光岳楼之神光交相辉映。乾隆皇帝更是六次登楼董潼,留下十三首诗篇。
海源阁

介绍:在东昌古城有一座始建于1840年的私家藏书楼海源阁,海源阁主人杨以增曾中进士,并在各地做官。杨以增曾经在淮安做官,他广交文友,并通过运河把南方收藏到的许多珍本秘籍运至家乡聊城,至清咸丰年间,海源阁的藏书有23万多卷,与江苏常熟的‘铁琴铜剑楼’、吴兴的‘弼宋楼’、杭州的‘八千卷楼’齐名,成为清代著名的四大藏书楼之一。在海源阁发生的历史故事不胜枚举优格乳。1891年冬,《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专程到聊城海源阁借书千军昌,被拒之门外,他有感而发,将这段经历写入《老残游记》。运河码头旧址

介绍:明清时期,漕运畅通,聊城(昔称东昌)遂成“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东关运河一带,商贾云集,店铺林立。除崇武渡大码头外,巨商富贾又修建了一些专用小码头药膳人生,现存小码头即属此。
小码头由青条石垒砌,平面呈凹形,宽8米,左右各有石砌台阶。台阶最上层青石上有圆形穿孔,为系舟船缆绳之用。运河码头现保存完整王力宏肛裂,系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运河钞关

介绍:临清运河钞关(收取关税之所)在鳌头矶南300米处大运河西岸。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延存至今已有570余年的历史。现存有钞关仪门,南、北穿厅,公堂、巡拦房、船料房、官属合房等80余间古建筑,院内存有明代和清代碑刻。在运河槽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且是全国唯一的一处钞关旧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之初,基于临清成为漕运咽喉、商业都会以及诸王练兵、漕粮储积、贡砖烧制、商市税征等原因,永乐二十一年门1423年),山东巡抚陈济上疏:要求在临清设钞关卓库。宣德四年门1429年)璀璨王座,钞关之设自此始。这时运河上共设钞关七处,临清为其一。东昌湖

介绍:位于聊城市区内,总面积20.6平方公里。驰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穿风景区而过。东昌湖风景名胜区以聊城古城为中心,以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环绕于古城四周的东昌湖为依托,集中体现了聊城“水、古、文”的特色,营造出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体”的独特风貌,是山东西部和冀、鲁、豫接壤地区最为著名的风景游览区。张秋古运河

介绍:张秋镇横跨运河,在京杭大运河的中偏北段,处于东阿、寿张、阳谷三县鼎峙“三界首”的地理位置,镇中运河有大小津口7处之多,是“漕湟要津”、重要的码头,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向有“南北转运锁钥”之说。张秋虽为镇制,但自明以来历朝历代对其都非常重视。
阳谷七级闸

介绍:自聊城向南二十余公里的七级古镇横跨古运河两岸,元代所开的会通河穿镇而过,渡口码头处建有七级台阶,故名“七级”。七级镇现还存有运河七级古闸之遗址,竹下俊其北闸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南北长约近百米,东西宽约八十米,而今日所见石桥乃为此闸改建所成,雁翅中部隐约所见“祟祯節孝”碑刻,不知何处墓表砌筑于此,桥头今存石雕镇水兽八夏(八夏两字均为虫字旁),形制古拙,昔年船缆栓磨痕迹清晰尚存。七级古闸为当年运河上重要水利设施,其设计坚固合理,施工精细,是研究运河漕运历史及运河古镇形成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声明:我们推送的每一篇文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安王李承道。
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
如有侵权请联系,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