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于云霆肝病证治三十七法-汇仁堂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3-31 615 次浏览

于云霆肝病证治三十七法-汇仁堂

于云霆
功能介绍汇聚天下理疗精英,仁爱世间养生大众。汇仁堂 --全国中医理疗行业交流平台
沈阳微信号:shenyanghuirentang
每天上午8:30准时发布!特色理疗养生项目合作电话;13390150189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主谋虑,在志为怒,怒伤肝。肝藏血,肝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肝性喜疏泄,肝之部位在两胁,厥阴经绕阴器而上循于身之两侧。肝主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经》:“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肝开窍于目。
一、肝气证治
肝气为病,可罹患全身,遍及上下。肝气抑郁,则气机不畅。气机不畅,则诸气皆郁,百病丛生。气有余便是火,故现实证、热证。气不足则为寒,故现虚证、寒证。肝气的表现,多以精神抑郁、胁肋胀痛为特点。肝气治疗以条达为主,所以用药多为芳香辛散,使其条达,一般均具有畅通气机的作用,但药性有峻猛程度之不同。
笔者常用的药物有柴胡、青皮、香附、川楝子、郁金、延胡索、佛手、橘叶、沉香等,常用方剂有四逆散,以柴胡、白芍柔肝,枳实、甘草理脾;柴胡疏肝散,在四逆散的基础上加香附、川芎,以加强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作用;逍遥散是四逆散去枳实,加当归、白术、生姜、薄荷,理脾疏肝养血,偏于虚;越鞠丸,香附理气,苍术燥湿,川芎活血,神曲消食,栀子泻火,行气解郁,偏于实;柴胡清肝散,上方加黄芩、栀子、青黛,兼清肝火等。
肝气证治有八:
1.疏肝理气法。病机:气机郁结,本经自病。病证:肝郁证。方剂:逍遥散,越鞠丸。
2.疏肝解郁法。病机:肝气暴逆,猝然而厥。病证:肝厥证。方剂:五磨散,柴胡疏肝散。
3.疏肝降逆法。病机:肝气上逆,反侮于肺;或夹经少腹,上冲直窜。病证:气喘,冲疝。方剂:旋覆代赭汤,苏子降气汤。
4.疏肝健脾法。病机:肝气久郁,脾失升举。病证:肝脾不和。方剂:四逆散,痛泻要方,金铃子散。
5.疏肝和胃法。病机:肝气上逆,胃失和降。病证:肝胃不和。方剂:左金丸,平胃散。
6.理气散结法。病机:肝气不舒,气滞痰结。病证:瘰疬。方剂:内消瘰疬丸。
7.破气消坚法。病机:肝气郁结,瘀血癥结。病证:肝积。方剂:鳖甲煎丸,肥气丸。
8.调气通经法。病机:肝气郁滞,冲任不和。病证:月经不调。方剂:通经甘露丹,川楝汤。
二、肝火证治
肝火为病,有虚火、实火、郁火之分。实火是终日不衰,虚火是日轻夜重,郁火是时作时止。肝火的症状,以头面为主,见面红耳赤,头痛,口苦等。肝火的治疗,实火宜泻,虚火宜降,郁火宜散。实火为实热,体质强实,宜泻肝,笔者常用龙胆草、大黄、黄连、黄芩、黄柏、芦荟等,常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等。肝热较肝火为轻,宜清肝,笔者常用菊花、桑叶、牡丹皮、丹参、栀子、夏枯草、茵陈、青蒿等,常用方剂如丹栀逍遥散、夏枯草膏、青蒿鳖甲汤等。
肝火证治有九:
1.苦泻肝火法。病机:肝经实火。病证:淋闭,暴发火眼。方剂:龙胆泻肝汤。
2.滋阴降火法。病机:肝经虚火。病证:虚劳。方剂:六味地黄丸,一贯煎。
3.清散肝火法。病机:肝经郁火。病证:瘰疬、结核。方剂:柴胡清肝散,升阳散火汤。
4.清金制木法。病机:木火刑金。病证:咳嗽,吐血。方剂:清金丸,泻白散。
5.清肝宁心法。病机:木火燔心。病证:热厥心痛,口舌生疮。方剂:大黄黄连泻心汤合导赤散。
6.清肝泻胆法。病机:肝胆火盛。病证:梦游,惊恐。方剂:当归龙荟丸。
7.清肝泻胃法。病机:肝热胃燥。病证:吐血,呕血。方剂:清肝凉胃饮。
8.凉肝止血法。病机:肝火迫血妄行。病证:诸般血证。方剂:犀角地黄汤。
9.清肝开窍法。病机:肝火生痰,痰火互结,蒙闭心窍,扰乱心神。病证:癫狂,口舌生疮。方剂:痫症镇心丹、牛黄清心丸。
三、肝风证治
肝风属于内风,风性动摇,善行而数变,肝风多窜,有动荡变幻之性,如眩晕、震颤、抽搐、拘挛、皮肤自觉如虫行等皆是。肝风的发生,多从火出,火既可因气郁而生,也可由阴亏血少而起。肝风的证治,只宜熄止于内,若用辛散、辛燥,则风气升动,或灼液伤津。笔者常用的熄风药有天麻、钩藤、僵蚕、全蝎、地龙、蜈蚣、蝉衣、羚羊角等,常用方剂为天麻钩藤汤。热甚发痉用羚羊钩藤汤,血燥风动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阴虚风动用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肝风证治有七:
1.平肝熄风法。病机:肝风轻扬,风阳上扰。病证:头风。方剂:菊花茶调散。
2.镇肝熄风法。病机:水不涵木,肝风内动。病证:中风。方剂:镇肝熄风汤。
3.熄风解痉法。病机:实热鸱张,热甚发痉,或血燥而筋失所养,内风时动。病证:痉病
。方剂:天麻钩藤汤,羚羊钩藤汤,黄连阿胶汤。
4.熄风豁痰法。病机:阴虚火动,痰火互结,煽动肝风。病证:痫证。方剂:定痫丸,镇心丹。
5.熄风镇惊法。病机:心肝火盛,触惊受风。病证:惊风。方剂:安神镇惊丸,凉肝丸。
6.滋阴熄风法。病机:阴血虚绝,虚风内动。病证:虚风。方剂: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小定风珠。
7.燥土疏风法。病机:土湿木陷,木陷风动。病证:慢脾风。方剂:半夏天麻汤,清震汤。
四、肝寒证治
肝之为病,一般都认为肝是厥阴风木,内藏相火,动则为热,故多为热证而少寒证。其实肝亦有寒证。肝寒的表现以寒疝、腹痛、痛经、积聚癥瘕等为特点。治寒宜温,但更应分虚实。肝之有余为实寒,宜用温化。肝之不足为虚寒,宜温补散寒。暖肝药,笔者常用附子、肉桂、吴茱萸、乌药、沉香、小茴香等,常用方剂如暖肝煎、橘核丸、血癥丸。
肝寒证治有四:
1.暖肝散寒法。病机:肝胆虚寒。病证:寒呃,胆怯。方剂:暖肝煎,导气汤。
2.温补肝肾法。病机:肝肾虚寒。病证:寒疝。方剂: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橘核丸。
3.温运肝脾法。病机:肝脾寒湿。病证:泄泻。方剂:理中汤,良附丸。
4.暖脾散寒、破滞化瘀法病机:肝寒结聚,气滞血凝。病证:积聚癥瘕。方剂:木香顺气散,五积散,血癥丸。
五、肝虚证治
肝虚指肝之阴血不足,而肝肾同源,亦即乙癸同源,故肝阴血不足者,每见肾阴亦虚。同时肝虚者每见阳旺,故亦称阴虚阳亢。其临床特点为眩晕、目昏、耳鸣、盗汗等。肝虚的治疗宜补,也就是补肝之阴血不足。凡补血之品多入肝,补阴之药多入肾,而补肾亦能补肝,此阴血相生之故。补肝宜辨寒热,肝虚有寒,宜温补之;肝虚有热,宜清补之。笔者补肝血,以柔肝,常用白芍、当归、川芎、生地、枸杞子、阿胶等,常用方剂如四物汤、当归补血
汤;补肝阴,以滋水,常用熟地、枸杞子、女贞子、山茱萸、何首乌、旱莲草、麦冬、沙参等,常用方剂如一贯煎、六味地黄丸;见拘急疼痛,柔肝以止痛,用芍药甘草汤、当归芍药散;肝虚不摄,血不内藏,崩漏者,用胶艾四物汤;肝虚不固,血不养胎,滑胎不孕者,养肝固胎,用胶艾四物汤合补中益气汤。
肝虚证治有五:
1.补养肝血法。病机:肝血不足。病证:拘挛,雀目。方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2.滋补肝肾法。病机:肝肾阴虚。病证:虚劳。方剂:六味地黄丸,一贯煎。
3.养肝和胃法。病机:肝胃阴虚。病证:烦渴。方剂:甘露散。
4.养肝固摄法。病机:肝虚不摄,血不内藏。病证:崩漏。方剂:胶艾四物汤加止血药。
5.养肝固胎法。病机:肝虚不固,血不养胎。病证:滑胎,不孕。方剂:艾附暖宫丸,奇效四物汤。
六、肝阳证治
肝阳者,乃肝阳盛,其因可由肝火上升,或肝血不足,或肝肾阴虚。肝阳的表现具有头晕目眩、头痛、面部烘热等特点。肝阳治疗就是“平”和“镇”,又随病情而不同。若系肝热肝火,化生肝阳,则凉之泻之,镇之平之,笔者常用的潜阳重镇药有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龙骨、牡蛎、磁石、生铁落等,常用方剂有加味磁朱丸、加味龙牡汤等。若肝肾阴虚,虚阳上越,则宜潜之降之,并佐以养阴滋肾之品。肝血不足,柔肝潜阳,四物汤加潜镇药;肝肾阴虚,水不涵木,滋阴潜阳,六味地黄丸加潜镇药;镇肝熄风汤潜镇清降之力较强;建瓴汤则滋养肾阴之作用较大;加减复脉汤,治真阴欲绝,虚多邪少,以滋补真阴为主。各有侧重,宜加以区别。
肝阳证治有四:
1.平肝潜阳法病机:肝阳上亢。病证:头痛,眩晕。方剂:加味磁朱丸,加味龙骨牡蛎汤。
2.柔肝潜阳法病机: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病证:血虚肝旺。方剂:四物汤加潜镇药。
3.滋阴潜阳法病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病证:水不涵木。方剂:六味地黄丸加潜镇药。
4.敛阴潜阳法病机:阴血亏虚,虚阳浮越。病证:虚阳上越。方剂:建瓴汤。
奕道网站:
奕道手机站:
中医养生咨询微信:13390150189(奕道老师)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养生咨询

奕道老师常用中医理疗工具